數字經濟時代,品牌需要更有品味和富于聯想的內涵,品牌設計也逐漸從單一的品牌標志設計延伸至更加體系化的品牌視覺識別系統的打造。尤其是對于企業來說,真正有持續性存在價值的就是品牌本身。企業品牌通過業務與產品連接用戶,可以快速提升用戶感知、增強識別,達到傳播目的與業務轉化。但大部分傳統B端企業缺乏對品牌有效的研究,特別是對品牌本身的梳理,正確的品牌戰略可以解決品牌結構性問題。當然,是選擇綜合性的單一品牌還是多元化的品牌矩陣,并無好壞之分,但有一定的行業適用性與時效性。
不同階段的公司,對于品牌的投入程度是不同的,企業需要進行階段性考慮。因為從品牌策略定位到階段選擇及之后落地執行,可以解決企業不同階段的不同問題。企業在定義了品牌的基因、理念與營銷策路后,就可以幫助企業奠定品牌底層基礎,明確市場方向路徑,讓之后的落地執行結果更加準確。所以,我們需要識別企業品牌本身的業務本質、以及所處的行業特點和選擇的應用方法。

品牌的策略影響著企業發展的方向,盡管B端品牌不需要像C端需要較激動調整節奏,但在明確的品牌核心基礎上,隨時代的變化合理調整品牌的管理方向,才能使企業品牌有更好的生命力,反之不當的操作也會陷入隨意改變與僵化不變的弊端。B端企業的品牌價值有較強的行業針對性,面向不同行業的客戶,一定要做好細分針對性,而不是單一粗曠的對外宣傳,越細分場景的傳播越有針對性。

比如,SAP在面向傳統制造業客戶時,強調產品和服務的可靠穩定。面向電商客戶時,強調產品和服務的靈活性與快速部署性;IBM面向保險行業時,會強調產品的體驗與效率性;面向消費品行業時,會強調盈利增長。

思科面向金融行業時傳達保障安全與增進信任、在面向醫療行業時傳達未來信息化,服務等。但主題都突出包容關鍵詞、結合專業人文形象等建立品牌的角色定向。德勤在政府及公共服務強調經驗,面向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傳達專業及口碑,主要建立協助與陪伴的品牌形象。綜上,我們能感受到B端企業針對不同行業在的針對性變化,建立對于不同細分行業的解決方案專業性,打造品牌自身的形象化落地不同市場環境。所以,企業有了基因及理念的奠定后,需要有形象化、符號化的承載及對應的標準體系。而建立標志識別體系為品牌提供清晰的、有記憶點的視覺文化表達方式。

不同的企業業務特點與產品體系不同 、市場環境不同,行業市場的需求多樣化,會帶來企業的產品線或相關品牌數量的增加。因此,需要思考通過品牌矩陣的方式幫助企業在多品牌、多產品線的情況下,合理規劃和管理不同生態下的品牌,實現戰略的協調和整體效益的提升。


無論是獨立企業品牌還是多元化品牌、產品矩陣對應的視覺識別體系,以品牌標志、標準字體、標準色彩、標準組合為核心,包含品牌在推廣和使用過程中用到的所有應用項目,形成一套面向受眾展示的整體形象,VIS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使用規范,確保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標準化,突出品牌本身的特點,同時與其他同類品牌進行區分。B端企業產品的應用圖標場景相對較少,但在圖標的數量反而可能會更多,有些業務非實體形象還需要模擬客觀現實做創建,有些需要使用圖標去表達不同業務間的關系,因此B端圖標更講究擴展性、關聯性。例如巴斯夫(BASF)是化工企業,業務涉及多個領域分支,針對不同領域在品牌色彩識別細節做了不同的區分。

同理對應的DI(數字識別系統)規范和明確了所有品牌數字介質范疇上的標準應用體系。

包括圖標的設計應用,B端產品的應用圖標場景相對較少,但在圖標的數量反而可能會更多,有些業務非實體形象還需要模擬客觀現實做創建,或使用圖標去表達不同業務間的關系,因此B端圖標更講究擴展性、關聯性。表現形式也更為多樣除傳統的幾何表達形式外,更主流的應用三維與交互動畫形式提高美感與交互反饋。

品牌區別于同類競爭的重要標志,對于企業來說,包含了服務與產品的屬性、品質、文化、個性等的綜合形象。而品牌價值是需要靠品牌設計呈現與傳達,讓用戶擁有良好體驗與感知,所以企業“品牌”需要借助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做好品牌價值和品牌理念的傳遞。